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3-6-22 16:12:56

梅陇水口“牛脚粽”

梅陇水口“牛脚粽” 古法焖烧,独此一术,绝无二法,入口弹而不粘,糯而不稀,其爽口同类产品所莫及。

水口“牛脚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是该村独特的传统手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意义。现村只有几位上了年纪的族人继续传承此古法制作,从中的工序与工艺制作艰辛而且需要耐心,如今后辈不愿意学,外人不懂,随着社会的发展,手工制作焖烧牛脚粽有可能会失传。

“牛脚粽”的制作分两个工序。
第一工序,选好上等纯净的糯米,在清水里浸泡两天,浸泡中不断换水,然后把米捞上来,装在竹篮里把水滤干,用一定配量的苏粉倒在米中拌匀。同时在深山老林里割回“粽叶”, “粽叶” 宽 约2寸,长1米左右,柔忍异常,不会断裂,为其他之叶所不能代替,割回来的“粽叶” 在河里浸几天,然后用“粽叶” 包扎。把米装在叶里,包成圆筒状,再用细竹蔑(必须用金竹皮做的)将其捆牢,接着把它装进预先洗晒干净的瓷瓮里,再灌进适量清水并用黄泥封口,至此,完成第一工序。

第二工序,焖烧,地点一般选在闲屋里,先用草土皮在屋角围半园,再把装满粽子的瓮置于其中,然后在瓮的周围垫上干草,上面加粗糠(干谷壳),这一切准备就绪,就点火开烤,点火后,要专人看管,不断加上燃料。掌握火候与时间,粗糠之火,不猛不慢,温火久烤,直至瓮内之粽熟透,需要24小时(一天一夜)。熄火后再放一天,然后开瓮,取出粽子,只见包扎之叶,柔韧发光,熟透之粽,酷似“牛脚”, 剥叶取内,黄里透明,既柔且香,蘸以赤沙(赤沙糖)或白糖,食之清香凉喉,令人回味无穷。

据村民介绍,1928年夏,红四师在水口、埔仔峒一带活动,水口村民曾送“牛脚粽”给叶镛师长、徐向前副师长等官兵作给养军粮。1930年,彭桂率领红军四十九团战士在该村附近活动时,常以“牛脚粽”为干粮!水口“牛脚粽”闻名四方,解放前夕,不时有豪伸达贵、官员慕名,不辞山路崎岖,长途跋涉专程前往水口品尝一口“牛脚粽”。唔……!悠哉爽哉!

(作者:袁清珠,梅陇镇府退休干部,现任海丰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陇水口“牛脚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