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3-9-27 15:43:55

大师故里,文脉赓续




今年正值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海丰县作协于8月19日发起重走钟敬文故居的采风活动。我们拜访的第一站是东山果园。
我们这次去就是想和东山果园里的那棵古老的荔枝树来个亲密拥抱。爬山路上,有钟老的侄孙和村里的一位大叔相伴,给我们讲述钟老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当地不少风土民情,倒是平添了许多乐趣。山里面,山涧野花,溪谷凉风,随处可见的古树青松,枝繁叶茂,葱郁交错,的确是放情丘壑,浪漫恣肆的好去处。面对这秀逸明丽的风光,我们的倦意消去不少。我们继续策杖而上,仰望寻路,偶尔几声鸣叫打破山里的寂静。遥想钟老当年寄居东山果园,“散怀何处好,着履度云峰。白鸟衔遗果,青藤挂古松。”“风光历历堪娱赏,可肯来同共胜游?”或临云山泉石,听松涛风韵,或驻足仰望苍穹,漫步群山林野;看松树虬枝盘生,与远处的树木彼此呼应。钟老头戴草笠,席坐树下,静听松风,畅享松树苍劲,生机独旺,想必会有悠然自得,清旷脱俗之感。
我们终于到达东山果园,只可惜这里早已被杂草野藤挡住了去路,眼看着东山果园里的荔枝王近在咫尺,却不能见,实在是心有不甘。返程路上,我们走得比较轻松,几只小狗紧随左右,文友和村民阿伯一块说说笑笑,欢笑声洒满一路。这里虽不是陡峭的高山,但这蜿蜒盘旋的山路也着实难走,经过几番跋涉,我们终于回到山下。



山下村是钟氏开枝散叶的地方。在钟氏先辈的辛勤开拓下,家风优良。1903年3月,钟敬文先生出生,钟家的祖父对钟敬文先生的家教十分严格,后转进吕跃先生执教的“养中私塾”学习,启蒙老师蔡义浩先生执教的“子曰馆”学习。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年少的钟敬文在大家的共同教育下,认真学习,为后来的民俗民间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小山村,许多基础措施都十分落后,村里一大半人都出去外面谋生,小山村里只有十几二十户常驻人口。眼下,乡村振兴正在全国各地风风火火地展开着,钟敬文故居何不借此东风,大力挖掘其潜在的旅游资源。想要推动活态传承,让村落保护与发展“更有度”。要注重“留得下人”,才能使村落的灵魂得以延续。政府要依托村落民居、民间习俗、传统技艺、乡土农业等资源优势,提高村落自我生存、自我盈利、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产业亮点,整合生态休闲旅游观光资源,充分挖掘乡村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历史价值,融合当地农业特色,丰富乡村旅游内涵,让休闲旅游带动农业发展。
以上这些都需要提供岗位、技能培训、资金支持、人才储备等。可以想象,历史文化村落景区若是能成功运营,原先破败潮湿的民房被修葺一新的屋子替代,小桥流水,炊烟袅袅,游客和艺术家慕名前来,好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饭后,我们来到钟老的女儿琼姑家。琼姑今年98岁高龄,大家都很想见她一面,想从她的身上了解钟老的一些事情。琼姑家是一座低矮破旧的房子,里面光线灰暗,东西摆放杂乱,让人不禁慨叹。墙上挂着一幅钟老的照片,乍一看还以为是琼姑。我们来到琼姑的卧室,琼姑盖着被单,瘦小的身躯卷缩在床上,掉光了牙齿让鹳骨格外突出。她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和她聊天十分轻松愉快。面对琼姑这番境遇,我们都有难言表的酸楚,只能作一首《千秋岁》送给琼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老人家晚年幸福。



从琼姑的家出来,我们先到国王庙参观,然后来到公平老鱼街75号——钟老的故居,没曾想,它已经破烂不堪,“危房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十分刺眼。当年钟老学习和会见好友的兰窗书屋,早已不见踪影,只见到满地的破瓦和杂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实践中平衡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注重城市历史文化文脉延续,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新”是在“旧”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旧”是在“新”的发展中得以保存。我们应该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只有这样才能让文脉赓续,生生不息。一座有历文化内涵的城市才是一座有韵味的城市,衷心希望相关部门加以重视,加强对钟老这一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让它滋养整座城市,让它早日成为我市的最灵动,最响亮的文化名片。



我们来到采风的最后一站公平敬文广场,广场于2005年建成,配套有戏台、篮球场、羽毛球场、凉亭、草地等。广场座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80亩;正中央矗立着一座高2.3米、重约12吨的钟敬文的汉白玉塑像,钟先生一手托腮,一手抚书,头微左倾,形容慈祥;底座镌刻有“人民学者钟敬文”七个大字,是钟老的好友、当代著名书法大家启功所题写。
进入广场,眼前一片宽阔的草地,但未见游人,场边南西北三面是“文化碑刻走廊”,有30多块大小不一的正、长方形黑色石碑,题刻着钟敬文各个时代的诗文,还有茅盾、叶圣陶、艾青等30多位文化名人与钟敬文往来诗句或语句,字体均是手迹翻刻的。有几块石碑从走廊墙壁上脱落毁坏,至今仍零落荒草里。进入走廊北侧的小门,便是“生态公园”,我们沿着一条幽静的鹅卵石路来到一个幽静的小天地。这里有石桥亭台,草木葱翠,古意盎然。这么美丽的景色怎能错过,女生们纷纷上前拍照留念。“来,同志们莫吝惜辛劳!”钟老在《中国民俗学运动歌》里曾这样写到,歌词虽是针对民俗学,但对于其他事情,要想“收获”何尝不是需要“莫吝惜辛劳”呢?面对这一美丽的敬文广场,可是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到处一片荒凉的景象,实在令人心生慨叹不已!
钟老是中国20世纪以来的人民的伟大学者,是鲁迅所说的中华民族的脊梁。钟老对他所从事的民间文艺建设、民族文化的研究至死都是很爱的,很忘情,很执著的,他将一生都献给了他热爱的事业。
钟老临终前留下了最后两句话:一句是“我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另一句话是“我想回老家看看”。正如钟老在《忆社戏》:“乡村中的一切,都使住在市镇的我感到兴味。田沟里游泳着的小鱼,丛林中自开着的野花,山涧上涌喷着的流水……但在记忆里,故乡的旧事,却不住的浮现着。”是啊,钟老不止一次在文章中表露自己对家乡拳拳的眷念。“……为了学问,为了口腹,来到这去家千里的大都会……现在,不但这浮浪的身,未易插翼飞回故乡。”钟老对故乡的怀念,绝不会因为人生的顺利或困顿而有所差别,客居广州也好,安于北京也罢,钟老渴望的仍是心心念念的故乡!
大师故里,文脉赓续。远的不说,就拿近现代来说,我们海丰可谓名人辈出:彭湃、马思聪、丘东平、柯麟……随便拿一位都可以打造成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衷心希望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历史文化名人的保护和利用,让它成为长期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附诗词五首:寻访东山果园卓俊标
雨后寒蝉躁,山林野趣留。缤纷满荒径,烂漫遍新秋。丘壑藏云鹤,清泉起白鸥。峡沟多竹涧,泓碧布良畴。钟氏宗祠卓俊标
远祖颍川恩泽存,簪缨山下有贤孙。拜官不负居要职,修德常怀振族门。书礼传家勤敬业,羽翰教子厚明惇。岭南四季多嘉丽,并茂同根笃弟昆。山下村钟敬文故居卓俊标
苍翠深深荫室来,簪缨山下育贤才。开宗立说名中外,著述培根学杰魁。钟子百年乘鹤去,斯文今日载春回。松涛竹韵现如昔,故迹门阶满绿苔。
千秋岁·拜访琼姑卓俊标
琼姑守拙。年少持家捷。红袖过,心开阔,意随春水惬,桃脸含双靥。行高节,尽忠尽孝遗风骨。祖训同源臬,宽厚行宏豁。常耳顺,芝兰发,古稀添朗月,龟鹤延年达。康而寿,清茶淡饭期颐越。兰窗书室卓俊标
敬文奋进历甘辛,万卷勤工能治贫。斗室书香常满阁,兰窗诗稿最为珍。赞连继才先生捐建公平敬文广场公园卓俊标
故里乡贤连继才,乐捐好赠建歌台。披荆斩棘拓商路,从善如流纳众栽。不忘初心担使命,韶华莫负作名魁。双城古邑多儒士,诗画联书纷至来。




来源:善美东岸图文:卓俊标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师故里,文脉赓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