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园老马 发表于 2024-2-5 18:18:33

杂说“脸面”


空闲时间,刷刷手机视频,其中有一条是,临近春节,在外打工的小伙伴开着租来的豪华车回乡下老家,结果回来早了,很是郁闷。不知真实与否?看后,一笑而过,算娱乐一下。多少也反映了普通人的“脸面”情结。
脸面,通俗说就是面子或者情面。从自然意义上说,人的脸面,就是人体正面,位置也高,毫无遮露,标致与否,决定能否引起他人注意。人的脸,用于“安放”五官,同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人的脸又具有社会学意义,代表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且还能反映一个人处事的人情心态。
鲁迅曾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只要面子有了,一切都有了,甚至于儿子、老子,甚至于自己的命。”他指出了面子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林语堂也认为,“面子触及到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可见一个人在社会上混得有脸面很重要。
“脸面”真的耐人琢磨,它既不能当饭吃也不可作衣穿。但,有人却始终难放得下。历史上,典型的例子要数项羽和伯夷、叔齐。

项羽很要面子却很没面子。在看到秦始皇出巡,他自言道:“彼可取而代也”。在问鼎咸阳灭掉秦朝自封“西楚霸王”分封天下之后,他不定都咸阳而都彭城,只是因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在他看来,面子比江山更重要。后来,楚汉相争,一路败退至乌江边已是走投无路,有人就劝他:“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他却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内心深处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羞愧,也是面子在作怪。

也有饿死事小,没脸面事大,伯夷、叔齐就是此类。武王真的兴兵伐殷,结果很快灭殷,纣王自焚而死。伯夷、叔齐认为武王这样做是不对的,不愿再奉他为主子,便来到人烟稀少的首阳山(在今山西省蒲州境内)隐居。两个老头既不愿当周朝的臣民,也不愿吃周人地里长出来的粮食。他们下定决心,只吃山上的野菜、野果度日。一遇冬天,他们难以果腹。某次,偶遇当地妇女,劝他们下去找些粮食吃。他们表示不吃周人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妇女回之,如今普天之下,都是周土,野菜都可以吃,那么粮食为何不能吃。俩人无法回答,最后饿死首阳山。他们爱面子,虽也可以说坚守气节,值得称赞,但,也要适当掌握变通的技巧,分清楚事情的轻重缓急。
如今,我们常遇到“给面子”“人要脸,树要皮”“打肿脸充胖子”的表现,貌似在维护自己的庄严,实则与真正的庄严差之千里。

其实,脸面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挣来的。曾经,乡下老家有位农户,因家庭变故,生活非常贫困,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名单里。当张榜公布的那天,很多榜上有名的人好像中了头彩奔走相告。可他却却闷闷不乐,顿时觉得脸面丢尽,似乎心想:都是有手有脚的人,别人都在奔小康,自己却还在吃照顾,真不知自己的这张老面往哪里搁。当他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除留一亩继续种植水稻外,其余都种上了其它的经济作物如大蒜、生姜、辣椒、西瓜等,根据帮扶干部提供的信息,每季轮换种植,还散养了本地走俏的黑山羊,人勤地不懒,经过两年的努力,收入远超省里划定的脱贫线标准。当他再次看到村部的公示栏上,自己的名字在贫困户退出行列,脸上顿时露着笑容,整天乐呵呵的。他感觉,那丢失多年的脸面终于又被找回来了!
我们时常还听到“要面子,更要里子”的宣传标语。顾名思义,“面子”的反义词就是“里子”。里子是内在的,面子则是外在的。内在的东西人们一般看不见,不需要刻意掩饰,而外在的东西则过于显露,为了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就需要进行特别地修饰。
阅读《红楼梦》可知,“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王熙凤常说,认识到贾府已经家道艰难,仅剩下个空壳子,但仍不敢料理省俭,怕被外人笑话,不开源节流,仍极力保持外在的豪华,死板按老规矩办事,俗称“摆架子”。由此, “要面子”就是极力要维护外在体面的心理。重视“里子”的人会顺从自己内心的去修行自我,里子是强大而充实的。比起面子,更宝贵的 “里子”所蕴含的东西太多了,比如你的修养,你的事业,你的梦想,你的情怀,你的爱好……“里子”事大,谋生事大,变强事大,唯面子事小。
如今,文明新风,激荡在全国各地希望的田野上,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新气象,移风易俗除陋习。我们生活“要面子,更要里子”,面子,能让人活得有自信;里子,能让人活得有尊严。




来源:善美东岸文字:马泽松图片:网络编辑:马泽松审核:黄晓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杂说“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