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莲花峰
小时候,家离山很近。小小的县城,国道往北就是郊区,连着巍巍莲花山。南部是平原、丘陵。那时,城里的建筑大多数是瓦房、平房,两层以上的楼房很少。少了高楼的阻挡,人们很容易看到远处的风景。那些高高矮矮的山岭,或是连着广阔的原野进入你的视线,或是穿过大街小巷突然来到你面前,或是随着白云出现在屋顶与你招手……小时候的山,离人很远。大人告诫:山里面有毒蛇、蟒蛇,有杀人蜂,深山里面有猛兽,甚至可能有老虎。我父亲是从事测量工作的,他说有一次在深山里露宿的时候,听到了猛兽的叫声,根据测量队的经验人士分析,有可能就是虎啸。那最高的山峰高耸如云,顶着天空,引起我的无限遐想,就如歌曲《童年》所唱:“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山对小孩来说是神秘的。“望山跑死马呢!”母亲说。这山,看着很近,其实很远。
因此,我每天走着田间小路上学,看到远处的群山在阳光下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颜色以及经常被白云围绕着若隐若现的山峰,山的神秘感与日俱增。有时候雨过天晴,一条彩虹挂在天边,落在山上,感觉这天地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县城里的人,每日忙忙碌碌的生活着。田地里的人们有的在收割水稻,也有赶鸭子、放牛的;大街上人来人往,小贩的吆喝声络绎不绝,小食店里的炊烟升腾;老家的那片瓦房,几条巷道与井沿边、大树下,大人在聊天,小孩在玩游戏……这都是四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想起来,那份亲切感油然而生。
现在,县城西北部的莲花山,早已被开发成森林公园。我每个月总是要去莲花山一到两次,散散心,呼吸新鲜的空气。不知有过多少次,见到大路两旁的榕树向路中间伸出长长的树枝,将大路覆盖成了一条绿色的隧道,我便想起了中学时代第一次与同学踩自行车来莲花山郊游的情景。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穿过一片甘蔗林,进入茂密的树林,一路上颠簸着同学们的欢笑声。不知有过多少次,当我来到莲花山下,仰望山峰,看到霞光透过云层,洒下一道道的光柱,我就想起自己曾经童稚的心,犹如吉他的琴弦,轻轻弹拨便振动不已。尤其是,山下缓缓流过的清澈透底的溪水,哗啦啦地作响,不由得让我停下脚步,舀一捧水,洗一洗脸上的尘汗,让自己的情感,也得以恢复本来的纯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河流的源头上望,便是莲花山著名的“龙喷须”瀑布。瀑布附近有铁索桥、仙人洞、玉蟾宫。“仙人”名曰白玉蟾,是宋代道教南宗的大师级人物,南五祖之一。再往上就是莲花山的主峰,是粤东第一高峰。然而往这条线路是很难登到主峰的,因为要经过悬崖、瀑布,没有借助专业的登山工具是不可能成功的。登上主峰一般是走“龙喷须”瀑布左侧的一条山路。主峰海拔1337米,为粤东第一高。如果仅为观赏景色,可以沿山路开车到海拔900多米的飞瓦寺停下来,然后徒步再登上主峰,速度快的话一个小时就可以登顶。沿途有灌木丛林也有茂林修竹,林间小鸟啼鸣。山回路转,可听到山涧流水淙淙的声音。远望群山层峦叠嶂,云雾缭绕,风景美不胜收。特别是冬天天气较冷的时候,飞瓦寺周边树丛结了冰霜。置身其中,让人彷佛来到了北国的冰天雪地。飞瓦寺曾是先贤姚敬隐居的地方,据说他当年对飞瓦寺进行了重建。姚敬为明朝举人,因为明亡,不仕清朝,于是来到这个远离尘世的高山。至今流传他写下的五律,让我们可以领略到此地的美丽风光。诗云:
吞吐树摇月,卷舒云化龙。初凝玄圃岭,原是莲花峰。对弈轻肥马,赋诗笑紫封。人言兹地恶,我爱万年松。
喜爱登山的驴友更乐意于从山下开始登山,清晨出发,下午登顶,然后从飞瓦寺方向下山,一路体会登山的艰难与收获,磨砺自己的意志。犹记20年前第一次登顶的激动时刻:我站在山之巅,张开双臂高呼。那情景好像羁旅多年的游子,终于踏上故土一样,既怀几分陌生,又感到舒畅和亲切。有一块大石头凸出顶峰,犹如巨鹰。“巨鹰”头部对着南方,坐在它的背上,看前方云海翻腾,山下公路如阡陌交通,县城、公平、梅陇各地出没在云层中。“初凝玄圃岭,原是莲花峰”,如梦如幻的登峰时刻,时光在倒流,不觉间已是热泪盈眶。
山如莲花,不尘不垢。人们选择了大山,就选择了安宁。僧人也来这里,伴青灯古佛,虔诚于一世的修行。群山之中有鸡鸣寺、云莲寺、白云寺、金竹古寺、大道庵等寺庙,佛教徒颇众,香客盈门。山里的人靠山吃山,躬耕陇亩,鱼樵于此。这些青山,也埋葬着先人。清明时节,山路泥泞,人车相挤。在没有禁烟炮的年代,各个山头烧纸钱的白烟四起,炮声此起彼伏。有时,山里出现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护送亲人的灵枢到达最终的归处。古时候,山是封闭,也是开放的。有的人在山中终其一生,也有人翻过重重山岭,探索外面的世界。莲花山至今留有通平古道遗迹,剩余几座残桥。山也是人们的庇护之所。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低潮时选择了上莲花山,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当年的红四师进驻埔仔洞,周恩来、徐向前、古大存等革命老前辈的足迹踏遍这里的山山水水。来到莲花山,这里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河,每一片山林,都让人深深感受到山的厚重,山的博大,山的恒久。
“青的山,绿的水,灿烂的山河”,这是彭公所写的《农会歌》的歌词,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富足生活的憧憬。近些年,海丰县政府加快推进建设大湾区生态环境示范带,对温厝村、顾莲峙村、柑洲坑村、建祖村、田畔村的主体建设、乡道排水、文化广场、休闲公园等进行了升级改造。“这盛世如您所愿!”高高的山峰依然耸立,山下的世界已经换了新颜。莲花山以一种新的姿态,向更多的人们展示了它的美丽,也告慰了革命先辈的英魂。
从进入宽阔的莲花山大道的那一刻起,绵延不断的山岭便一直伴随着你,注视着你,它的目光指引着你前进的方向。人们在山下修建了栈道、楼台亭阁,以期更好地看山、听山、写山、画山,让心灵深处的声音与山的回响得到共鸣。春天的时候,山里的黄花风铃木、李花、樱花、桃花开了又落,纷纷扬扬。夏天的时候,雨化飞瀑,汇成清流激湍。桃子、李子、荔枝沉甸甸挂满枝头。秋天的时候,“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到了夜晚,一轮圆月挂在树梢,落在山腰。冬天的时候,梅花怒放,山峰上结满了冰霜。莲花山,一年四季美景赏不够。我的心,早已交给这山了。
来源:东岸,图文:姚宇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