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1543|回复: 0

从新南一块古碑再谈清初迁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5:17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435
    发表于 2021-7-19 20: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0年前,听闻海丰县附城镇新南村老爷公庙旁放置有两块古碑,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字迹模糊不清,村民们不知两块古碑所记何事。2020年清明节前,新南村宗贤耆宿吕之强先生邀请我去考证两块古碑。2020年4月8日早晨八点半钟,我与吕之强、吕寨3人专程前往新南村老爷公庙旁边,寻到两块古碑。只见古碑面布满灰尘,霉迹斑斑。
    我们立即对古碑作了加工,反复擦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处理,终于除去尘埃,擦掉霉斑,再用水清洗,擦除碑面杂物,使碑文字迹较为清晰。接着用宣纸摹印,使碑文拓在纸上,制成拓片。然后我们对碑文断句,标明标点符号,使那段已尘封2百多年的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两块古碑中,一块是清乾隆51年立的《王巡抚爷香祀碑》,一块是清道光元年立的《永福碑》。两块碑碑面均为高66厘米,宽40厘米,都是记载清初迁界后之事。这两块古碑,是200多年前的先人们留下来的不可多得的文物,我们要倍加珍惜,妥善保护之。本文仅对《王巡抚爷香祀碑》碑文原文、译文及清初迁界简况择要说明,与世人共同分享。

    从新南一块古碑再谈清初迁界,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一、《王巡抚爷香祀碑》碑文

    尝读甘棠之诗,而知周人之爱,召伯至优且渥也。缅维圣朝,钦命巡抚部院王讳宏宇者,其德适符召伯焉。综厥懿行,苦口上疏,不忘忠君之意;殷勤展界,无非爱国之心。粤东近海名区,皆蒙厚泽;鹿境海邑胜地,尤被深仁。福户内弟子国学生吕位高,信士吕逊侯、吕德居等,饮水念泉,不没怙冒之恩;明德荐馨,欲尽享祀之洁。爰捐资凑足纹银六十七两,于乾隆九年置有早田种四斗,载租五石六斗,配原米三升二合。坐落土名半輋弓絃下、头亩、疍家厝、四方坵等处,递年奉祀爷爷香灯,以及正月十五日圣诞之费。庶几庙祀年丰,著明禋于千古;神恩日佑,绵福泽于社人。高等葵献之忱,既有攸归,而爷爷之深仁厚泽亦可媲美于甘棠云尔。是为序。


    乾隆五十一年岁次丙午正月十五日立。


    二、摘要解释

    甘棠,据《辞海》解释:1、木名,即棠梨。2、《诗·召南》篇名。《诗序》:“甘棠,美召伯也。”朱熹注: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爱其树而不忍伤也。”后世因用“甘棠”称颂地方官吏之有惠政于民者。刘禹锡《答衢州徐使君诗》:“闻道天台有遗爱,人将淇树比甘棠。”


    优渥:雨水充足。《诗·小雅·信南山》:“益之以霢霖,既优既渥。”泛指丰厚、优裕。《三国志·蜀志·邓芝传》:“权(孙权)数与芝相闻,馈遗优渥。”


    石、斗、升、合是民国时期以前中国南方农村(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普遍用于耕地面积、粮食(谷)体积的计量单位。换算关系是:1石等于10斗,1斗等于10升,1升等于10合。各县之间各墟市之间差别很大。这里以海丰县海城为例:耕地1斗种约等于1亩,粮谷1斗约等于20斤。余可类推。


    三、清初迁界始末

    顺治十八年(1662年)八月,为使反清复明之势力无立足之所并将他们铲除,顺治皇帝听从黄梧、房星烨等人建议,发布《迁界令》,勒令淮、浙、闽、粤四省沿海居民内迁30至50里。康熙元年(1662年)海丰第一次“迁界”,只迁鹅埠岭一寨。康熙二年八月,海丰第二次“迁界”,规定以河内鹿境山为界,离海六十里,离县邑十里,强令界外居民必须尽快迁出。康熙三年(1664年),朝廷又下令再内迁三十里,使距海八十里,这是第三次“迁界”。海丰被官兵以残暴手段强制实施“迁界”。根据朝廷规定,海丰以大路下为界,县治之东以赤山叶家寮塔为界,县治之西以西田庵为界,“离城仅里许”。并烧尽沿海民屋、杂物和船只,捣毁城廓,滨海界处不准百姓涉足,寸木不准下河出海,违者处死。使沿海成为无人地带。


    勘定海界之时,在沿界立界桩或挖壕沟,并建墩台,派兵戍守,实行管制。海丰沿海建有墩台46座,垛3座,河桩9处等。迁界之后,全县“田地山塘仅存五分之一″,“海丰幅员割去大半。”“迁界”造成沿海民众流离失所,百业颓废,民不聊生,饥寒交迫,饿殍遍野,千村破落,一片荒凉。鹿境村及民众深受迁界之害,据鹿境《吕氏族谱》记载,在“迁界”之前,鹿境吕氏人口约三百人,由于有的人在迁途中饿死,或迁出后无法回乡,而展界后回乡的鹿境吕氏仅存百余人。据《海丰县志(清乾隆版)》记载,“迁界”之前的顺治十七年,全县(含陆丰)人口9461人,至康熙八年,人口仅存5438人。


    短短9年,人口锐减大半。充分说明“迁界”造成的恶果。康熙六年(1667年),广东巡抚王来任(字宏宇)在巡视沿海目睹迁民惨状后,深表同情,绘制《流民图》,抱病写成《展界复乡遗疏》,于康熙七年正月十三日为民请命,上疏朝廷,要求展界。康熙七年六月,王来任在京都遗表谏开界四款,满怀忠君忧国忧民之心与世长辞。两广总督周有德到任广东后,知悉王来任奏请复界,深有同感,决意为民解除疾苦,他不仅将王来任《展界复乡遗疏》递上朝廷,还亲自上疏,强烈要求复界。康熙七年(1668年)十二月,朝廷始下特旨展界,海丰幸列其中。康熙八年八月,当奉旨钦差会同周有德到广东各地勘展边界时,百姓闻之跪迎,扬眉吐气,欢呼载道。康熙十六年,“王师恢复海疆”;廿二年,“奉部文开海禁”(准民採捕),废《迁界令》;康熙廿三年(1684年),广东全省复界。


    四、王来任、周有德的功绩,海丰民众铭记于心。

    鉴于清初“迁界”给海丰造成的严重危害,广东巡抚王来任、两广总督周有德为解除民间困苦,救民于水火,奏请朝廷解除《迁界令》,复界救民为民的丰功伟绩,海丰民众感恩载德,铭记不忘,被沿海居民视为再生父母,并敬奉为神。各主要村庄或建庙敬祀,或立碑记其功德,或安神位年年奉祀,使子孙后代铭记王来任、周有德的大恩大德。而新南村的《王巡抚爷香祀碑》,正是历史的见证。


    从新南一块古碑再谈清初迁界,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五、《王巡抚爷香祀碑》译文

    曾经阅读甘棠的诗篇,而知道周人的仁爱,召伯的为人是至为厚道的。缅怀圣朝,钦命巡抚都御史王来任(讳宏宇),其仁德是与召伯相符的。总括他美好的品德操行,苦口上疏朝廷,不忘忠君的意旨;殷勤努力展界,正是体现爱国之心。粤东沿海各个区域村庄,皆承蒙展界的深厚恩惠;鹿境是海丰闻名的优美之地,尤其感受到深深的仁爱。福户内的弟子国学生吕位高,信士吕逊侯、吕德居等人,饮水思源,不忘勤勉治国之功恩。为弘扬完美的德性美好的声誉,以虔诚之心奉祀恩人。


    乃捐款集资凑齐纹银六十七两,于乾隆九年(1744年)购置早田种四斗,年可收租谷五石六斗,及原米三升二合。坐落地名在半輋弓絃下、头亩、疍家厝、四方坵等处,年年奉祀王巡抚爷爷香火灯烛,以及正月十五王巡抚爷爷圣诞祭祀活动的费用。差不多保持庙祀年年丰足,显示明禋千古;神恩日日保佑,使乡民福泽绵延。位高等弟子以葵花向往思慕真诚之心,不但保障持久,而王巡抚爷爷之深仁厚泽亦可媲美于甘棠之美誉。是为序。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岁次丙午正月十五日立。


    以上译文,因余水平有限,错漏在所难免,敬祈指正。此为抛砖引玉也。








    来源:我是海丰人,作者:吕候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