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1053|回复: 0

九龙峒的记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24
    发表于 2021-9-24 00: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龙峒的记忆,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小车在崇山峻岭中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坡,来到铺满砂砾的广场停靠。我们鱼贯而下,舒展筋骨,举目眺望:绵绵延延的群山里,有一座山位于海丰县平东镇坑口村,叫虎山。清朝同治版《海丰县志》有这样的记载:“虎山,邑东三十里,盘郁幽深,茅庵梵刹,联泽山腰,居民多持长素,以种茶为业,恍然别有洞天”。在虎山脚下有一座凤翔观,凤翔观里供奉着道教人物,称仙姑殿。门口蹲着两头硕大的石狮,含珠鼓眼,须臾守护着凤翔观。眼前的仙姑殿,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和道教信众的慷慨解囊下重建,于2009年7月29日举行奠基仪式,是抬梁式仿古建筑,面积有250平方米。凤翔观是海丰县道教场所之一,是一座富有传奇色彩和革命意义的庵寺。

    九龙峒的记忆,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可曾知否,凤翔观创建于明末,寺庙在沧桑岁月中已经不知所踪。至清末,开山住持吕成善得到九龙峒李府送出一块地基,在此基础上重建一座两进,面宽三间的凤翔观。吕成善住持又承蒙九龙峒李赞廷公议:“每年纳山税五圆,田租贰担,勒石永远不得加升”,这就使得凤翔观的香火得到保障,袅袅飘散,绵延下去。1923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初五),海陆丰农民运动领导者彭湃和李劳工等十余人脱险后,往山高林密的北部山区撤退,直奔凤髻庵(今凤翔观故址)。吕成善住持脚穿布鞋,道袍披身,模样清癯,行动敏捷,把彭湃等革命志士藏了起来。彭湃的腿部由于受伤,吕成善住持就冒着危险,头戴大竹笠,徒步进入戒严的海丰县城,到农民药房里找吕楚雄医生抓药,顺便打听“七五农潮”后的情况。

    此后,彭湃等人就以此为据点,继续开展如火如荼的革命工作。风云骤变,1928年,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失败后,国民党放火焚毁了凤翔观,徒留一片残垣败瓦的惨景。

    九龙峒的记忆,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彭湃、李劳工“七五农潮”避难处故址就在凤翔观旁边的简易铁棚里,眼前,我们看到一堵灰沙墙壁上撑着三幅横标,说明该房屋除了是彭湃等人避难处故址外,还是爱国民主诗人柳亚子避难故址和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九龙峒坑口村,这里见证了当年烽火硝烟的峥嵘岁月。日军攻陷香港后,1942年1月,柳亚子一行人从香港长洲乘坐两艘渔船出发,在浩瀚大海上漂泊八九天后,抵达马宫。于是,当天九龙峒八位青年农民党员,冒着凛冽北风,不惧雨天和路途遥远,用两乘轿子把柳亚子父女从马宫抬到九龙峒。事后,海陆丰中心县委书记谢创问抬轿的青年农民辛苦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毫不辛苦”。

    谢创追问为什么?青年农民爽直地回答:“斯大林同志亲来广东的中国战场指挥抗日”。谢创书记摇了摇头,微笑着解释:“这位老人同斯大林的肖像一样,身材魁伟,长八字形短须。可他不是斯大林同志,而是一位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抗日的爱国人士(柳亚子)”。青年农民相视而笑,不约而同说:“抗日救国人士也是革命同志,我们为他服务也是应该的,同样不觉辛苦的”。随后,柳亚子父女暂居在九龙峒坑口村,村里的农民党员轮值警卫,并徒步到二十多华里外日中圩买鲜肉和鸡蛋,为柳亚子父女的生活提供保障。当时,在海陆丰中心县委的保护下,指定坑口村民蔡蒜娘照料落难的柳亚子父女。临别时,柳亚子即兴写下“赠我延年之大药,感君援手在穷途”的诗章。

    趁着游兴,我们趋步向前,围绕着一位青年道士捧出来的一块凤翔观的石碑,议论纷纷,遐想翩翩,想要从他的嘴巴里了解凤翔观更多的详情。

    那道士双手抱拳,回顾起曾经残垣败瓦的凤翔观,在风雨飘摇中延续到1963年。传说这一年,坑口村民看见七仙女下凡的奇迹,传得沸沸扬扬。邻近十三乡的村民纷沓至来,虔诚地膜拜着凤翔观旧址。直至2009年,凤翔观才在乡贤、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下落成。末了,那位道士说出了我们的真情实感:“置身庵寺,凉风习习。哪怕三伏天,也感觉不到丝毫的闷热。当茶园那边因风吹来烤茶叶的阵阵醇香时,实在令人陶醉。特别是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古茶树旁边的石桌石凳上,用清澈的山泉水冲泡凤翔观有机茶,更是赏心乐事。”是呵,现在汕尾的空气质量全省排名第一,深山丛林里的凤翔观更是让人羡慕的“天然氧吧”。品完香茗,走出凤翔观,来到坑口村。

    九龙峒的记忆,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其实,凤翔观下的坑口村,是海丰县东南地区进入九龙峒的首站。大革命时期,红军四十九团曾在坑口村设立交通站;抗战初期,曾生率领东纵新编大队一度撤至到坑口村休整。坑口村群众的革命意志高昂,不仅与中共地方组织结下深情厚谊,而且与官兵留下许多鱼水之情的动人故事。抗战时期,海陆丰中心县委在九龙峒举办两期党训班,第一期培训支部书记,第二期培训学生干部。县委成员给这些培训班的学员们授课,讲解中国革命问题、党的建设、群众运动、统一战线、青年工作和同顽固派进行斗争的方法,还研究保持民族气节,建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等问题,学员们克服了悲观消极的情绪,增强他们的革命理想信念,为党和军队培养了一批中坚人才,堪称海丰的“延安”,不愧是红色的摇篮。

    抬腿迈步,我们兴致盎然,参观了九龙峒旧址,重温壮烈的革命故事,赓续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理念。虽然行程匆忙,我们品了山泉水,喝了有机茶,参观了革命遗迹。一路上,我们谈笑风生,轻松惬意,虽然天气炎热,那份快乐却似盛夏甘泉流淌心间而过。






    来源:东岸,图文:吕珠满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