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591|回复: 0

闪光的人生,学习的榜样——丹玉老师佳作读后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28 16:08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4470
    发表于 2023-11-13 16: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一位78岁的退休干部,读完小草的两本散文集之后,写了5千多字的读后感,着实让人感动,也让人敬佩。特推送这篇读后感,感谢杨叔对小草莫大的鼓励。
    感谢外甥孙女阿琪,送给我两本触动心灵的书,《小草呢喃》和《最美的遇见》,作者是阿琪的英语教师陈丹玉。两本书共收入了作者近些年来的散文157篇,加上序言、后记等共163篇494页。

    老朽我认真地拜读了陈丹玉老师的作品,连续读了两遍,深受感动,大有收获。在兴趣浓郁的阅读中,我有时甚至到了热泪盈眶的地步,引起了心灵上一阵阵强烈的同频共鸣。

    文集中所记叙的都是作者身边优秀的人物、熟悉的故事,以及作者本人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满了正能量,如春雨潤物,似惠风和畅,一词一句都在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其思想性、艺术性皆为一流,可读性很强。

    闪光的人生,学习的榜样——丹玉老师佳作读后感,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一、不折不挠,砥砺前行

    陈丹玉老师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海丰县近郊的一个乡村家庭。家中姐弟5人,她是老大,一边上学,一边要帮忙照顾弟妹。八十年代,丹玉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全县最有名的彭湃中学。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无法支付他们五姐弟的学费和生活费,丹玉与大妹就经常利用周末到建筑包工头的表哥那里做泥水小工。此外还承担了清洗学校女厕所的工作,每月赚取30元。通过勤工俭学,她们还能用剩下的钱买学习用品给弟妹。

    在大学期间,丹玉不用从家里拿钱,全靠自己做钟点工和家教赚钱,减轻家庭的负担和压力。工作之后,她还到其他中学兼课。追梦者丹玉老师是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佼佼者,再次应证了《红灯记》中的唱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中学期间,作者在恩师家中看了《老人与海》,从此就痴迷上了外国文学名著。由于贫穷,无钱买书,在恩师的“教唆”下,她就经常在周末偷偷地溜进了新华书店“偷读”。找个角落,看《简爱》、《小妇人》、《飘》、《安娜卡列尼娜》等等。一直到高中毕业,她至少在新华书店的角落处“偷读”了70多本砖头般大小的中外名著。

    在彭中求学6年,基本上没有午睡,午饭后就溜进了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先看最爱的《十月》,进而追踪《收获》、《花城》、《当代》、《诗刊》。《十月》的每一期每一篇具有时代感的中长篇小说,她都几乎读了两遍,底页的诗歌几乎都背诵下来。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是何等的感人啊!简直就是新版的“囊萤映雪、悬梁刺股”。教英语的丹玉老师之所以能成为作家,这与她长期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

    丹玉老师,早在豆蔻年华之际,就得了一种怪病“肠胃痉挛”,反反复复,至今已有35年了。肠胃痉挛,就像一个魔鬼,突然的袭击,常令其疼痛难忍,甚至晕死过去!作者在与病痛的共舞中踔砺前行,采用以静制动的战略战术,泰然处之。高中时代的运动会上,她曾在被病魔折腾得冷汗淋漓之后,稍作休息,又继续长跑比赛,还拿下了冠军奖牌。

    去年5月,在一次痛苦的肠胃痉挛发作折腾了两个小时之后,她又笑容灿烂地走上讲台,滔滔不绝,粉笔飞扬。在一篇《谁怕谁?!》的散文中,作者表达了面对疾病的大无畏精神,她借用了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小段词句,“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作者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海丰县龙津中学、彭湃中学担任英语教师。2009年暑假,她辞职到东莞南城中学代课,2011年转入编制内。在有序有度的英语教学生涯之余,作者以一颗恬静温暖的心捡拾文字,笔耕不辍,把一篇篇激情飞扬、有温度有力量的佳作奉献给读者。近年来,作者参加了一个充满赤子情怀的“隐舍乡情”微信群,负责公众号“我是海丰人”的文章收集和推送,负责协调《海丰历史文化丛书》的出版,参与“挖掘和弘扬大海丰历史文化遗产活动”。她经常回到海丰县,拜访名人乡贤,收集整理各种有关的资料,为推动社会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闪光的人生,学习的榜样——丹玉老师佳作读后感,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二、热爱生活、感恩大爱

    尽管生活的道路崎岖曲折,尽管自己的身体状况时好时坏,但是情商十足的丹玉老师,有着满满的家国情怀、社会情怀、人类情怀,让人十分的钦佩。她扎根在民众之中,洞悉人间的冷暖,一颗赤子之心始终热爱着我们的新时代,热爱着周围的父老乡亲,热爱着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作者善良勤奋睿智,是一位出色的才女,她受到周围亲朋好友们的怜爱和关心帮助。母亲调侃她有贵人附身,无论何时何地,在她最需要帮助时,总有贵人助一臂之力。对于这些,作者始终怀着一份感恩之心。在她的文集里,用大量的文墨,描述了许许多多感恩大爱的故事,令人深受感动。

    《兰香悠远》:追忆母亲勤俭持家、刻苦耐劳、善良诚实、为人大气、乐于分享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感恩母亲的一片深情。

    《西门一家人》:记述同事吴老师、刘老师夫妇主动借出小房间给丹玉作婚房、在丹玉怀胎十月期间主动关怀呵护直至孩子出生等动人故事,表达了作者将用一生的行为报答大恩人的真心实愿。

    《胜似父母亲》:讲述作者读高二时的班主任黄信焕老师和师母,连续12周为丹玉煲了12锅胎盘汤,为其治愈了哮喘病的感人故事;讲述黄老师用整整三页信纸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关于读书大有好处的例子、劝说了因困难而不想读书的丹玉重回校园坚持上学,并且经常留体弱的丹玉在家中吃晚饭的感人事迹。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写下了自己的心里话,“老师,你待我如己出,我会陪你到老去。”

    《一碗面疙瘩》:作者读大学期间,做家教是其经济来源。某晚,来不及吃晚饭,就顶风冒雨踩单车直奔学生家。学生的奶奶知道情况后,马上做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蛋香面疙瘩,让丹玉赶紧趁热吃。一碗面,温暖了丹玉,也感动了丹玉。丹玉终生感恩不尽,20多年后把此事写成了一篇散文,为我们传送着人间最美的善良。

    《高三八,我人生路上的加油站》:讲述作者在家乡彭湃中学求学的6年中,所遇皆是良师,同窗皆是益友。从青葱岁月一路走来,直至参加工作之后,高三八班的师生们都无微不至地关心帮助着丹玉,一件件,一桩桩,令作者终生难忘,永远感恩。她说,“哪怕到夕阳落幕,哪怕到佝偻蹒跚,都愿意没心没肺地徜徉在高三八的友爱里,放声高唱友谊万岁。”

    文集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感恩名篇,如《两小无猜的老张》、《患难与共的老姐》、《肝胆相照的警姐老颜》、《来自梅陇的姐们》、《共此小龙虾》的阿菊、《张大姐,我的航灯》等等,详实地记述了恩人们的恩情,表达了自己一片深沉的感恩情怀。

    闪光的人生,学习的榜样——丹玉老师佳作读后感,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三、题材广泛,细节出彩

    丹玉老师热爱生活,在她的眼里有写不尽的题材。文集中的内容包括了感恩有您、身边之光、名人乡贤、讲台上下、人间况味、乡里乡亲、乡味乡情、走走看看、甘南之行等等。

    在拜访名人乡贤的过程中,她的笔下光彩闪耀,仁人志士层出不穷。

    《大夫名价古今闻----初访黄佛寺老师》一文,记述了83岁的黄教授、当年彭湃中学的文学泰斗,几乎用尽一生,写下了四本文采斐然的诗歌集等动人故事。在细节的描述上,记叙了黄老师赠送新作时签名盖章、并用纸巾对折按住印章处、防止印泥粘连的过程,褒扬了黄老师严谨细致的做事风格。

    《梨园风华,天壤秦腔》一文,记述了广东省民间艺术杰出传承人、国家级非遗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从艺30多年的吕维平先生的突出事迹。吕先生的代表作有《留取丹心照汗青》、《马援伏波》、《赵氏孤儿》、《秦香莲》等等。明代初期,悠悠秦腔,翻山越岭,流传至偏远闭塞的海丰,并与海丰的民间艺术相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西秦戏,被保护传唱了下来,正是由于有吕维平先生这样一代又一代功不可没的民间戏曲传承人。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文,讲述了马思聪的四弟马思周先生的故事。马思周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出生于音乐世家,年青时酷爱音乐戏剧,抢救濒临湮没的海丰古典钱鼓舞;收集渔歌曲调、谱曲渔歌剧《长洲泪》;自发自费收集记录西秦戏曲调50多首......。壮年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含冤受屈。晚年回到了海丰县城,1978年先生又积极地创作剧本谱曲,如流传为经典的《东锣西鼓》;1989年创办海丰剧社,出版多幕戏剧《一饭千秋》......。一个有尊严的人,胸怀理想,心有良知,俯仰于天地之间,无愧于人世。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初访吕钢老师》一文,记述了一位没有文凭学历,靠自学成才,在国画、漫画、剪纸、篆刻、书法等等方面都有绝活的95岁老人。吕钢先生艺术硕果累累,不为名利而作,只为喜欢而为,一生的优雅风骨令人赞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访一代宗师吕匹先生》一文,介绍了海丰有岭南地区的三大稀有剧种(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而92岁的吕匹先生,就是著名的“戏簿”。吕老对这些剧种的研究、熟悉和热爱,无人能出其右。即使在含冤坐牢的7年里,他也仍然勤奋地著书立说。德高望重的吕老获得过国家颁发的“中华艺术终身成就奖”等多项荣誉。

    《曲曲乡情情未了》、《绵绵乡情情未了》、《何止一曲乡音》连续三篇散文,记叙了80多岁的音乐家陈勇铁先生的感人事迹。陈先生出生于海丰城,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1958年参加部队文工团,1961年考取广州音专理论作曲系,1964年毕业分配到福建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多部影视作品的音乐、《阿铁歌曲选》、《管弦乐与南音(李白诗词12首)》、《华语卡拉OK歌曲888首》、《汕尾渔歌集》、《陈勇铁海丰方言歌曲》等等。退休20多年来,铁叔往返于常住地福州与汕尾海丰之间,满怀热情与使命感,为家乡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弘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赤子之情,感天动地!

    除了上述等著名人物之外,丹玉老师的文集中更多的则是写不尽的芸芸众生、身边的平凡百姓。

    《丫头的奶奶,一位生活极度精致的50后》一文,描写了奶奶家“环顾屋子,家具不多,但都是干净得叫人不敢触碰,灶台也是没有一滴油渍。”  “各种抹布,专布专用,所有的家具每天抹一遍,阳台、窗沿、阳台上的花盆,都是与灰尘绝缘。”一个农村家庭如此整洁,难得,难得!这么认真细致地过日子,只为自己活得有尊严,活得骄傲。

    闪光的人生,学习的榜样——丹玉老师佳作读后感,海丰人社区 HFren.cc

    《老二不“二”》一文,描写了作者的二妹,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遗传了妈妈的秉性,厨艺堪比国家一级厨师;脾气最好,百般温柔,是家里的“受气包”;但是碰到事情,却镇定自若。婚后与丈夫一起打拼,再苦再累,从不抱怨。她的韧性和豁达以及憨厚的性格,跃然纸上,令人感到十分舒爽!

    《最美的遇见》一文,写一位60多岁的阿姨与外卖小哥的故事,陌生阿姨的一份善意,让外卖小哥更加充满力量,通过一次次的外卖把善良与爱传递下去!

    《真情暖四季》一文,写一对家住东莞的中老年夫妇(叔叔和阿姨)与一对家住海丰的年轻夫妇(凌妹和阿华)的故事。他们原本素不相识,“恰逢阿姨和叔叔经常去阿华的园艺公司看花进货,一来二往,大家便熟悉了。”2009年凌妹到广州做大手术,三个孩子嗷嗷待哺,东莞的叔叔阿姨马上开车来海丰,担起照顾三个小孩的重任,让阿华放心在广州医院照顾凌妹。凌妹无比感动,她说“纵是亲生父母,未必如此周到倾心倾意吧。” 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共度一程山水,同守一方光阴,确实是人世间最纯洁的缘。凌妹称呼叔叔阿姨的一声声“爸妈”,足以让人甘之如饴。

    《平凡却感人的爱情》一文,记叙了作者在住院的7天里,遇到了一对恩爱夫妻的故事。小陈身患重疾,且无法生育,但是小叶却不离不弃。每次小陈住院,他都放下生意,与小陈一起住院、陪同照顾。看着小两口口“狗粮”满室飞,作者动情地写下“在如此五颜六色充斥、婚姻如玻璃的时代,这对平凡夫妻的爱情是那么的纯真感人。”

    《剪发刀上的出彩人生》一文,写出了5号理发师傅、小帅哥李佳6年的成长过程,从普通师傅到技术老师,再到技术总监、店长,现在是所在连锁店广东区的首席创意导师,年薪已超过了高中高级职称的丹玉老师。理发师傅的成长史阐明了不管做什么工作,只有踏实前行,努力拼搏,才是对生命的尊重、给人生最好的交代。

    在学校的讲台上下,在海丰的民风民俗和乡里乡亲里,在情寄山水的旅行途中,在平凡的百姓之间,丹玉老师留下了一篇又一篇可圈可点的佳作。由于篇幅关系,不再详细赘述了。

    闪光的人生,学习的榜样——丹玉老师佳作读后感,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四、妙语生花,金句叠出。

    丹玉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文集中翰墨飘香,词句优美典雅,在她的笔下既引用了不少的唐诗宋词,也有新潮的网络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多篇文章里都镶嵌着充满哲理的语句,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直沁人心肺。散文中不时有金句跳出来,很值得细细品味,可收藏待用!

    作者描写自己的母亲 “68年的生命历程,犹如一株崖上梅花,不惧春雷夏雨,不怕秋霜萧瑟、寒风凛冽,用她那乐观豁达无畏艰难的大度胸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执念,书写着生命最纯朴的韵调,最终抵达自己岁月的高度。”

    作者在《感谢我的职业》中写道:“我总是能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给我带来了信心,带来了鼓励,带来了快乐和幸福,而这一切,是那么静悄悄地在强大着我的内心,使我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管阴雨连绵还是寒风萧瑟,都能在24小时里阳光灿烂。”

    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一文中,作者赞美杜岚校长 “28年,从清秀娉婷走来,用睿智书写拔萃,如中天皓月,澄澈清明,执著于三尺讲台一方塾庠而异彩纷呈,不负一生韶华。”

    在《非常日记》一文中,作者写道 “ 这些最平凡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奏出疫情当前最温暖的音符,犹如春日里万树枝头的那抹新绿,给祖国大地缀满爱意,蓄足温暖,也展示着千古江山的希望和未来!”

    感谢丹玉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高尚而精致的精神食粮。

    向丹玉老师学习、致敬!

    附诗一首:赞小草(读《小草呢喃》有感)

    立根大地志昂扬,草色青青散浅香。

    春态端庄萦紫气,微风细柳伴芬芳。

    2022年11月龙标写于东莞

    (本文作者系茂名市石油公司退休干部。)




    来源:我是海丰人,作者:杨龙标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