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11152|回复: 0

[人物传记] 热衷教育的一代贡生——吕心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16:53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77
    发表于 2021-1-11 19: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衷教育的一代贡生——吕心焯,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俗话说得好: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打开记忆的闸门,一代贡生吕心焯热家乡教育的身影仿佛朝着我们款款走来……

    吕心焯,1871年生于海丰县附城镇鹿境新南村,字默庵,官名见三贡。学童吕心焯的启蒙教育是从鹿南村的双兰书室开始。只见他双手捧着六经等书本,披肩辫子随着他勤学苦读而晃来荡去,朗朗的读书声,传遍周遭的村头巷尾,萦绕在书室的上空,似乎与树林里呼朋引伴的鸟儿,比赛着谁更为卖劲。结婚后的第一年,即农历正月初二,吕心焯偕同妻子曾氏妈坐上轿子,乐颠颠地来到海丰县赤坑沙港村的娘家做客,当一回乘龙快婿。可是,他却对该村男孙丁榜相当感兴趣,过目不忘,倒背如流,记忆力超人,让在场的村民称赞不已。1909年,在清朝宣统元年乙酉科考中,十九世祖的吕心焯超常发挥,洋洋洒洒,抒发自如,凭着一篇《论赤壁赋》,力拔头筹,斩获全省一等拔贡生第一名。当时,清朝有拔贡制度,每十二年选拔在学生员之文行具优者,贡于京师,曰拔贡。拔贡第一名称拔元。吕心焯拔元成功后,鹿境新一村前竖有旗杆夹,轩祖厅的门楣上悬挂着“拔元”匾额。吕心焯的拔贡文《论赤壁赋》由其孙子吕小波保存,至文革时才被惊慌塞进灶膛里,在无情的火焰中烧成灰烬,给人们徒留下来了遗憾。

    热衷教育的一代贡生——吕心焯,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功成名就后,吕心焯贡生荣归故里,曾经歇宿鹿南村里双兰书室,感受到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力量,力量必须从娃娃的教育抓起,可是,鹿南村里却没有一所规模的私塾,怎么办呢?于是,他搔腮蹙眉,陷入深沉的思索之中。民国初期的一天(即早在一百多年前),贡生吕心焯就跟两位弟弟吕心澄和吕心镜和盘托出创建书院的想法,海城开设“太和堂”名中医吕心澄立即举手赞成,曾任海南琼昌县、广东增城县、福建省和平县的县长,曾任陈炯明时期粤军军法处处长的吕心镜鼓掌通过。吕心焯三兄弟一拍即合,上下拧成一股绳,在鹿境金交椅的半畲山脚下创办一所颇具规模的私塾学堂——庭兰书院。庭兰书院靠收取“恒丰租”来充实办学经费,秉承学必有师的教学理念,将耕读文化发扬光大。在浓浓书香气息的浸淫下,一簇院舍掩映在参天榕树的浓荫里,翠色惹眼。院舍里的早晨,有三五学童,摇头晃脑,他们经常背诵着六经、《四书》等书本,真谓是“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委实说,庭兰书院的每一进院落,每一堵白墙,每一扇雕窗,每一片砖瓦,都蕴含着隽永的文化品位。吕心焯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对象从地主富裕家庭的子女推广到平民阶层,顺应了文化下移的历史潮流。于是,庭兰书院曾经培育出吕舜阶、吕柱汉、吕铭珍(海丰县第一区委书记等职,烈士)、吕培其(大山脚村农会会长,烈士)和吕祖怡(共青团海丰县委第一区委书记,烈士)等一批革命者,也培养出黄鼎臣(吕心焯外甥)和吕伟东等才彦俊杰,成为鹿境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基地。

    当时的私塾,一般只限于本地本族的儿童入读,海丰县公平墟的养中私塾也不例外,仅招收黄姓后裔儿童入读,把外姓儿童拒之门外,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思想决定格局。一个人的能耐,不在乎能够走多远,而是在于他的思想是否具有前瞻性。早些年前,吕心焯拥有在鹿境庭兰书院的教学经验,后来到公平墟养中私塾,与号称“砚农半教”吕跃池老师一起执教,开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年长一些的吕心焯老师,满腹经纶,记忆力惊人,上课更为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妙语连珠,获得众口皆碑的赞誉。当吕心焯老师发觉养中私塾附近有一个叫钟敬文的小孩,聪明好学,却无法入读养中私塾,眼神里流露出渴望知识的滋润。于是,吕心焯老师积极争取,克服壁垒分明的偏见,硬把钟敬文延揽为自己的学童,给予悉心的教导。当吕心焯老师看到钟敬文嗜爱读书时,便指导钟敬文用私下积蓄起来的零钱,寄到汕头和上海的书店里,买回来那些非常渴望的诗文和史学的书籍。海丰县公平镇税所退休干部黄超岳谈起自己家族的养中私塾,眉飞色舞,说起对私塾的吕心焯老师非常崇敬,并且郑重其事地强调,这不仅是先辈们口口相传至今,而且公平镇黄氏族谱都有文字记载。后来,钟敬文走出更广阔的天地,成长为民俗学之父 ,无愧是中国民俗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
    热衷教育的一代贡生——吕心焯,海丰人社区 HFren.cc

    1915年春,吕心焯即兴赋诗两首:其中有《咏梅》“暗香脉脉笔端生,点缀花枝尚有情。寄语孤山林处士,昏黄月色认分明”。有《咏竹》“我道东坡工画竹,世间偏爱管玄人。 雅园但种潇骚意,那许蛾眉画得真”。目前,该诗遗留的墨迹仍然在书橱上,历历在目,吕心焯贡生那种高风亮节的品质跃然纸上。1923年,即民国十二年,吕心焯曾经慷慨捐出巨资,与村里的贤士共同创办了鹿南国民小学,是一所拥有1至6年级的完全小学,古朴古香,琉璃围墙洋溢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全县实属罕见。吕心焯也曾经捐资帮助老母庵的建设,为老母庵挥毫题写的对联:“一泓清水润静室、济世黎民与天齐”。诗联可以言志,吕心焯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磊落襟怀坦露无遗,仿佛需要仰望才能看到他高大的身影。

    有趣的是:鹿南村十九世祖的吕心焯贡爷可否知道呢?从他开始往上追溯108年,五代之内,即十五世祖的吕兆熙成为清嘉庆六年(1801)辛酉科拔贡生,为兴贤都(今海丰县附城镇)争光,为家乡争光。往下繁衍108年,即2009年,鹿南村廿三世祖吕荐瑞成为汕尾市高考状元,鹿境吕姓三个村委会的党支部书记代表始祖青冈公基金会向吕荐瑞发放奖学金1200元和《资治通鉴》一套,表示祝贺。吕荐瑞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后,执教于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至今。有人或许会称赞,贡爷的子孙有着血统基因,每隔五代就出现一位贤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鹿境的文脉绵绵,承前启后,浸润人们的心田,滋养其精神,营造出人们崇尚读书的浓厚风气,鹿境素来都是海丰县的文化之邦。我们更要透过现象看事情的实质:历史是普罗大众在默默无闻中创造出来的!无论从五代之内出现两位拔贡生,还是绵延到其他子孙所取得的点滴成绩,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践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热衷教育的一代贡生——吕心焯,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此心不渝,顷情家乡的教育,吕心焯贡生兀兀穷心,一生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于1923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病逝,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而漂亮的句号。这一切恰如梅陇归丰林人林召贡(同届拔贡生)在吕心焯的母亲叶氏妈(86岁)去世时,送来的挽联:“孝尽服劳,贤称内助,想当年子贵夫荣,文坛政界齐树帜。寿过九龄,堂同五代,至今朝生顺死安,远区近地仰为徽”。







    来源:东岸,图文:吕珠满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