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479|回复: 0

天涯共此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6:44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341
    发表于 2023-9-28 17: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秋佳节将到,路上的车多起来了,人们也更忙碌了。人们加快了手头上的工作,希望能在中秋来临之时有个圆满的结果。月越来越圆了,出门在外的人也快要回来了。不知归期的游子,乡愁更浓了。
    天涯共此时,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亲朋好友之间见面聚聚,发短信、微信,或通过打电话、视频聊天问好和祝福,已成了人们节假日的常规动作。遥想古时交通不发达,通信不畅,漂泊他乡的人们往往只能以明月为信使,千里寄相思了。然而明月也不是常有的,故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发了牢骚:“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还是苏东坡豁达一些:“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书信往来的快速发展是建国后的事情。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由于诗歌的风行,笔友的诞生,将书信的应用推至高峰。随着现代通信的发展,文字、声音、影像,都能直接联系到相隔千里万里的人,“家书”“笔友”逐渐成了远去的回忆。
    天涯共此时,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从前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在中秋节日气氛渐浓之时,我怀念起那些言而有“信”的日子来了。从前,傍晚时分,天色渐晚,铺着鹅卵石的小巷,炊烟袅袅在瓦房上空升起,大人在呼唤着小孩吃饭,小贩挑着担子晃晃悠悠地归来。一个少年拿着一封信,匆匆地出了小巷,经过一条青石板桥,又过了一条街,来到了红场路,看到了邮筒。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那少年就是我,父亲交待一定要把信在当天投进邮筒,这样第二天早上邮递员打开邮筒就可以将信寄出了。信是族里的一位老人委托我父亲写的。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都在台湾,女儿在美国,他们之间主要是通过写信来联络。老人不识字,所以在书信这事上总是找我父亲帮忙。我父亲不仅帮她写,还帮她读。我看过老人儿女写过来的信,都是繁体字,不太看得懂。

    父亲说,信的字很漂亮,文采也很好。父亲由衷地赞美老人的儿女,帮老人写信,似乎也是在与几位笔友进行交流。老人每月几乎都会收到信,所以我父亲也几乎每月都会帮老人写信。虽然那时寄信和收信已经非常方便了,但一般家庭的书信往来还是比较少的。这老人是个例外,老人的儿孙都在外地呢。老人80几岁了,她老伴前些年去逝了。老人的身体还非常硬朗,早年的磨难和孤身一人的生活没有击垮她。对儿孙的思念和对团圆的企盼,通过这一封封的书信让她的愿望成真。
    “叮铃铃……”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仿佛在耳边响起。一个高个子的邮递员推着自行车走在小巷中。自行车是28寸的,在80年代,自行车是一项贵重的物品。但比自车更贵重的是车架上绿色、沉甸甸的帆布袋,布袋里面装着报刊、杂志、信件等。邮递员是最受欢迎的“同志”,铃声一响,大人、小孩都围过来了。帆布袋常见的报刊和杂志有《南方日报》《大众电影》《故事会》《少年文艺》《儿童时代》等。我家订的是《大众电影》和《少年文艺》。所以邮递员来了,我也会出来看看我家订的报刊来了没有。我总会看到老人,她看看帆布袋,又看看邮递员,眼神充满了渴望。

    当然,老人的信件肯定不如报刊一样来得频繁。老人更多的是失望,老人知道如此,但总心存希望。终于,那高个子的邮递员看到老人,拿出一封信说:“阿婆,您又有来信了!”老人呆了一下,反应过来,笑眯眯地接过信,看了又看,放在胸前,就像抱着一件宝贝,喃喃自语,又好像在感谢邮递员,转身就回了。老人拿到信件,我父亲就帮她读,还要给她讲解。几天后,我父亲又要帮她写信了。
    天涯共此时,海丰人社区 HFren.cc

    一封书信,凝聚着浓浓的思念,有说不尽的话语,那么厚重,那么神奇。我也想写一封信,可是,要让它寄给谁呢?学校是有要求写信的,那仅仅是为了完成作文而已。因为没离开过家乡,也没有朋友在远方,我的整个中小学时代,收信、寄信的事做得多,却没有一封信是属于自己的。在外求学的那几年,我才开始写起信来。我写给家里,也写给同学或朋友。记得出外读书不久,中秋节随后就到。往年的中秋节都与家人在一起,而今终于“独在异乡为异客”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更浓了。我望着窗外的圆月,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告诉自己这里一切都好,也祝家里亲人节日快乐。

    我将信贴上邮票寄出,又想着一周后信才会到达家里,或者更久,也担心信会寄不到,所以总盼着来信。终于收到家里的来信了,是父亲写的,信封上是熟悉的字体,打开信,开头白是“吾儿,见字如面……”内容多是对我学习生活的关爱鼓励,也有家里的一些变化。父亲的书信文采斐然,行文中夹杂着少许白话文,结束句也是文绉绉的古时用语。每次我们班的生活委员去取信件回来,围着他的同学都是一脸期待。拿到信的,脸上的笑容就像花儿一样绽放;没有收到信的,远远望去就能感受到那深深的落寞。在那些不紧不慢的大学时光里,写信和等信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太多的色彩。
    在读大学的第三年,家里装了电话,几乎同时,宿舍里的同学家里都装了电话。每到中午,宿舍里的广播便频繁响起“xx宿舍xxx听电话”的声音,听到广播的同学便赶忙跑到一楼的传达室听电话。几百个同学只共用一个电话,家里打过来要接通不容易,所以我就经常到学校的电话室排队交钱打电话回家。从此,我给家里写信就少了,不过,我还会给家里寄明信片、贺卡等。而同学们经过前两年书信交流的高峰期,信也越来越少了。这时,BB机出现了,“大哥大”出现了,同学们也快毕业了。晚上宿舍关灯,舍友们躺在床上聊着以后的梦想。其中有一个就是以后大家都能用上“大哥大”,像在宿舍一样躺在床上继续聊天。
     
    天涯共此时,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逝水流年,时代在前进。沟通无止境,人们总向往更自由更美好的明天。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让人们的通信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也促进了社会的的进步。我怀念以前写信的日子,也怀念那打电话的日子。过去都是用来怀念的,并非是说写信、打电话比用上移动智能手机更好。也不是说以前的人们亲情、友情浓,现在的变淡了。《查令十字街84号》是美国女作家海莲汉芙的书信合集,信件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初读脉脉温情,再读令人动容。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书信来往之间的延迟所造成的感觉,具有酵母发酵之美妙。”距离产生美,因而有了思念。时间产生美,因而有了等待。等待一封信、等待一个电话,也在收获着一种美,这是现代年轻人所无法体会的。我作为现代通信发展的见证者和使用者,我要加上一句:效率产生美,因而有了追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汕尾善为,一直在奔跑!祝愿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明天会更好!




    来源:善美东岸
    图文:姚宇彬
    编辑:黄晓萍
    审核:马泽松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