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1226|回复: 0

博美印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17:21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459
    发表于 2019-7-29 1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中学时听老师说,陆丰的方言以博美镇话为标准,自此,我就对“博大优美”的博美就多了一份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行在博美镇的大街小巷,细细倾听历史在这座小镇留下的“声音”。

    骑楼和粿条

    中兴街是博美镇内最宽敞的一条老街,也是博美镇旧时最繁荣的一条街道。7月21日上午,我在博美文友引领下来到中兴街时,他们就是这么作介绍的。中兴街不像我所想象那么宽阔和繁华,也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观,阳光洒落一地,晃着光亮,但让我惊讶的是,它的两旁也建有骑楼。只是现存几栋骑楼保护不够完好,均破旧不堪,或生锈铁锁把门,无法窥见全貌,多少有些遗憾。

    博美印象,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漫步于长长的中兴街,两侧店铺生意最好的要算是卖“炊粿仔”的铺了。铺面不大,也简陋,但食客却不少。看着冒着热气的锅鼎,食架上的粿条,色味俱佳,醒目的三层猪肉及肉丸、肉卷,我仿如一位饿坏的小顽童,对博美友人直呼“我也吃粿条”。他们告诉我,这中兴街“炊粿仔”远近闻名。中兴街的“炊粿仔”铺,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和小伙伴吃粉纤粿的“奢侈”旧事。那时我在村理发屋理发,每次一角钱,但到玄武山脚下打铁铺理发,只需5分钱。因而,我和小伙伴总是相约,宁可行半个多小时田间小径到打铁铺去,到时先买三分一碗粉纤粿,理发后又买一碗二分的,每次我们总是要加赤丸,但老板总会用一句俗话回应,说我们“三钱粉纤粿还嫌无赤丸。”童年旧事就这么穿越光阴而来,令我生出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艰苦生活的感叹和对今天自足生活来之不易的感谢。

    这么想着,心里自舒畅,在浅浅光阴的陪伴下,我和友人拐进中兴街一四七巷前往博美社区参观飘色和西秦戏的道具。

    飘色和西秦戏

    飘色和西秦戏是博美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活见证。博美飘色俗称博美美景,也称扮景、班景,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2009年10月,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博美印象,海丰人社区 HFren.cc

    走进博美社区的办公室,村干部介绍,近几年来,博美飘色在政府支持下,代代相传,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是博美镇当地民俗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艺术节目,经常参加省内外表演(比赛)。 2008年10月,博美飘色作品《双白燕》参加“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山花奖、中国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荣获金奖。我们观看了飘色各种各样的道具,琳琅满目,形态多样、惟妙惟肖的面具,令人喜爱和赞叹。有的文友还拿飘色凤冠戴在头上,在村干部指导下,表演飘色的动作,并拍照留念。据考证,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一七六八年),飘色从苏州传入,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年历史。博美飘色都是以一个长3米、宽2米、高1.2米的景床为小舞台,并由精心锻造、不同规格和形状的钢条“景梗”支撑,全高4.5米至5.5米。飘色内容多取材于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传统剧目和传说故事等,都是颂扬英雄人物除暴安良,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常见有《双白燕》《金山战鼓》《三关摆》《穆桂英挂帅》《刘明珠出征》等几十个历史节目。每逢春节,元宵,三月廿三等传统节日,该社区都举办飘色巡游表演,所到之处,万人空巷,热闹喜气纷呈。

    博美印象,海丰人社区 HFren.cc

    移步前往博美社区的林氏祖祠参观西秦戏的戏囊、道具。接待我们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艺人。据介绍,博美西秦戏班大概有300年的历史。目前,博美西秦戏班一年除了在博美本地公开演出几场外,几乎处于“歇戏”阶段,演出少,维持艰难。现在班里艺员青黄不接,大多步入老年,最年轻的艺人也四十多岁,年青一代愿学艺者也寥寥无几,后继乏人。

    离开林氏祖祠时,一位老艺人应我的请求,给我清唱几句西秦戏《秦香莲》的曲子,原汁原味、声情并茂的唱腔韵味。在我的耳边欢乐飘荡,至今仍令我赞誉和怀念。但愿有关文化部门加强保护、抢救,使博美西秦戏这一古老传统艺术焕发生机,流传下去……

    天太后宫和龙江古寺

    顶着中午的骄阳,穿行在弯曲的巷道,我们来到位于博美镇南门谒访天太后宫。

    天太后宫门前两侧有一对巨大石狮,有一大广场。博美镇文化站林老站长在广场中央向大家介绍,天太后宫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 清代乾隆己巳年(1749年)进行大规模扩建。至于为什么叫天太后宫,有别于其他的妈祖宫庙命名。因在明代建造天后宫是林姓氏族,是南宋淳熙年间从福建"莆仙"一带辗转移徙来到博美,他们与妈祖林默在同宗族辈分小十多代,尊称妈祖林默为太妈祖。妈祖庙的正对面是占地400平方米两层歇山顶大戏台,是举办庆典祭祀、娱乐活动中心场所。戏台正中央悬挂着光绪已卯(1879年)科文魁赏戴蓝翎林仲修题"台阁文章"的匾额,碣石玄武山佛祖也有一个戏台,戏台正中悬挂的“台阁文章”牌匾是清光绪乙未(1895年)探花李文田所题写。林老站长说,他小时候,经常在这个戏台观看博美西秦戏。

    博美印象,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天太后宫规范不大,整座庙宇占地面积约一千平方,但造型古朴,又富丽堂皇,气势雄伟,雕梁画栋,人物花鸟虫鱼等各种木雕石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艺术精湛。走进宫内,香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见到流金溢彩的妈祖神像慈祥端庄,我跪下参拜后,又观看了宫殿悬挂的匾额,有乾隆丙午(1786)科甘肃平凉府正堂林昂霄敬献的"光耀西河",嘉庆丁丑(1817)科第15名进士林飞鹤题"泽润琼林"等题匾。随后退出宫外,恰吹来一阵清爽的风,令心情舒畅,也许真如所博美文友所说,来拜谒博美妈祖的,妈祖都会保佑你平安。

    是的,当我离开天太后宫前往龙江古寺,徜徉在博美镇内的寻常巷陌,看到博美镇市容市貌整洁,我也与遇见相熟悉或陌生的博美人打招呼,他们都回应一个灿烂的笑容,那种感受真好。

    博美印象,海丰人社区 HFren.cc

    龙江古寺始建于北宋崇宁(1002年2月),古寺坐北朝南,居山麓而建,秀水明山抱复回,风光如画。

    由于古寺地处粤闽水陆交通要道,古代的高官贵族,商贾名流,路过古寺都要进入庵内谒见烧香叩拜,长年香火不断。宋景炎元年(1276年),相传宋端宗及陆秀夫曾来到古寺。龙江古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红色革命遗迹。在海陆丰大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深山傍水的古寺是农民运动赤卫队和东南片新民主义青年会的诞生地,也是陆丰东南4情报联络站的场所,为支持革命,掩护我党地下活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博美印象,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文革时期,古寺古迹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的古寺重建于1997年,新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均仿造北宋年代的古建筑,风格高雅,端庄富丽,气宇不凡。寺大门“龙江古寺”四个楷书大字是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骆凤翔所题。

    古寺的门前有一棵千年榕树,盘根虬结,树中生树,茂盛峻秀,又因叶如麒麟,也称麒麟树。走进寺内,佛曲清脆,幽静雅致,一眼就能看到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自然而然生出一分恭敬心和慈悲心。

    曲径通高处,禅房花木深。绕弯大雄宝殿,我们登上古寺的五层 “福报塔”,举目远眺,整个博美镇尽收眼底,一个个美丽村庄,鳞次栉比的镇上高楼,八万河的滔滔流水,四野青山秀水、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宠辱不惊,不禁有如此体悟:不虚此行,既领略古寺的胜景,是一次佛教文化的洗礼,也接受了一场红色文化的教育。

    慈云院和普济桥

    慈云院和普济桥位于博美蛟溪村。其中,慈云院始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现仅存原来的一个四柱三门冲天式牌坊,中门石横楣刻有“宝筏渡津”四字,石牌坊两侧门柱有对联云:“慧眼观穹苍三生奈树旧兰若,慈心植善果九品莲花新法台” 。普济桥,据《陆丰县乾隆志》记载:“蛟溪桥邑东35里,宋绍兴二年(1130年)间邑人林亚忠建,明万历35年(1607年)举人授苍梧知县章美同乡耆廖义孙美等同修”。清嘉庆20年(1815)陆丰知县朱延柱重修,改称普济桥。现在的普济桥是80年代重新修造,据介绍建了二百多元,可通车辆。

    博美印象,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在蛟溪村的村头路口,现保存三块原来修桥长石板,修建普济桥的一块石牌被路旁的一棵老的榕树狠狠地保护了,榕树在生长过程中把石牌包围了进去,要想取出石牌,除非把树砍掉。当时我们在村干部带领下来到观看石牌时,心里不禁有一问:老榕树啊,您这么爱惜建桥石牌,是想让后人记住修桥人吗?

    掉头走上普济桥,俯视桥下波光粼粼,奔流不息的河水,行过普济桥的有多少高官和商贾?但让我们记住为百姓修桥,造福百姓的古人:宋邑人林亚忠,明苍梧知县章美同乡耆廖义孙美及清陆丰知县朱延柱。

    在博美漫步低足,走巷谒寺,转山绕水,虽然不能深刻认识这片古老土地的人文历史,但总算了却少年时期的心愿。当脚步轻敲踏过这片土地,当眼观这里的山水、草木,心灵自然有会多一份踏实,收获一份愉悦。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陈辚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