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意见建议
搜索
查看: 850|回复: 0

金龙山下文献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3 小时前
  •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3445
    发表于 2019-9-2 16: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丰县城南面的丽江平原上有一座金龙山,金龙山西南面隆起一个山头,顶端平坦浑圆,山头北侧的山脚下,出现一鹿境二世祖永山公派下的吕氏宗祠——文献堂。文献堂顺着山势圈地围墙,建筑成一连三座三庭的宗祠,有前座一厅二室,中座和后座都是三间推梁建造。古朴的宗祠,满眼是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让人们神往。

    金龙山下文献堂,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文献堂前面的庭院砌有围墙,围墙正面为飞檐高翘的照壁,照壁中央写着“紫微正照”四个字。围墙两旁开凿有圆形拱门,方便人们的来往;拱门外壁各有对联:左门曰:熊飞东海、鲲化南溟。右门曰:鹰扬衍庆、彨梦呈祥。跨步迈入文献堂前庭,人们的视野瞬间开阔起来,两侧基台上竖立旗杆夹,以示显赫之功名。前厅的门额悬有黑体字的横匾:吕氏宗祠。前门檐的石柱上镌刻对联:就是王师裔庙;居然宰相家风。景随步移,走入前厅,有两扇屏风挡立其中,侧柱木刻着对联:伫见渭熊生羽翼;行看天马焕文章。仰视厅桁间悬满显示功名匾额,其中一块《经魁》的匾额却藴含着令人油然心动的故事。

    金龙山下文献堂,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原来,鹿境开山祖吕青冈从福建莆田到粤东海丰择地,为了谋划子孙长远的发展,有一天,吕青冈欣然来到金龙山脚下,见到金龙山上红花灿烂,其中有几头梅花鹿悠闲地嬉戏,以为祥瑞之象,称之“鹿境”。于是,吕青冈遂携带两个儿子永山和归畴迁移到鹿境定居下来,并在鹿境甲科村后面建立宗祠河东堂。由于子孙繁衍,枝繁叶茂,原来的河东堂分给归涛公裔孙,金龙山下的大池分给永山公裔孙。逢年过节,子孙祭拜祖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永山公裔孙九世祖羽宸公,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庚午科中式第六名亚魁,明经魁,他不忍心祖上失去祭祀,率领裔孙迁移到红草的浪清村,腾出“举人府”当作宗祠,取名文献堂,成为裔孙们尊宗敬祖,商议族事的地方,成为历代村民认字读书,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场所。从此,文献堂由原来的私人宅院变成公众场所,弘扬着文献家风,发展传统文化,团结了族人的力量。多少年来,文献堂派下的裔孙人才济济,文风蔚然,培养出15名贡生、5名举人,秀才多达三四十人,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更是不计其数,诚如文献堂前厅的墙壁上刻着的对联:文不在兹乎经野内篇东莱博议;献犹可征也宋家相业周室王师。昔日,伫立金龙山下的文献堂前面,人们抬头远眺,依稀能够遥望到蓝天下的银屏山峰,恍如文房的笔架!

    踏入文献堂中庭,是用大理石条铺设的天井,两边走廊把前厅与中厅连接成整体的建筑物。中厅珍禽瑞兽的木雕,诸如蹲狮、鳌鱼、飞禽、雀替等皆栩栩如生,刀法细腻,绘彩描金最为精致。疏密相间的图案虽然朴实大方,却寓意吉祥。中厅前檐石柱刻着对联:万派支流分渭水,一宗乡约继蓝田。中厅前面的石柱对联是:渤海著雄风前代家声垂后代,永丰敷化雨广文教泽启人文。从中厅往里,走进文献堂之中庭,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有八扇满堂木屏风及横梁都精雕细刻,溢彩鎏金,形神兼备,气势恢弘,显示出当时吕氏家族的辉煌。木屏风侧石刻有对联:文学绍东莱奕禩箕裘不坠,献陈追北荫春秋俎豆维馨。中厅满桁间都悬显示功名匾额,足可以看到文献家风之蔚然,丽江之望族也!
    金龙山下文献堂,海丰人社区 HFren.cc

    在文献堂众多牌匾当中,一块《武魁》尤其引人瞩目:那是十六世祖吕玉振的匾额,是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已亥恩科武举人,其裔孙之中就涌出现四五位烈士,彰显出热血男儿的家国情怀。为了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文献堂的后裔们踊跃参加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们驰骋战场,奋不顾身,涌现出父子三英烈、一门七烈士的英雄壮举。风云变幻,社会动荡,试看谁能挺立潮头呢?仰望文献堂《明经》的匾额,人们大致可以了解到:清朝光绪十八年,鹿境的吕铁槎成为廪贡生;1923年1月30日,吕铁槎(又名月槎)成为民选海丰县县长。民国四年,有识之士重修海丰县五坡岭文山祠为中学(彭湃中学前身),永山祖裔孙捐资白银一百两,合邑赠送“见义勇为”匾额,迄今高悬在文献堂里,凝聚着先贤们乐捐办学的慷慨胸襟,体现出鹿境乃海丰文化之邦的精气神。文献堂成为村民们慎终追远,缅怀先祖,激励后辈,祈求幸福安康的宗祠。文献堂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子孙蕃衍播居海内外者众多,历来是闻名的侨乡。2015年,在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奖的评选中,文献堂从众多宗祠中脱颖而出,被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会、福建开闵姓氏文化研究院评为中国望族名祠。

    金龙山下文献堂,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文献堂的后庭亦以大理石条铺设天井,天井里晒满明媚的阳光,炫人眼睛。后庭走廊外侧梁柱皆由粗壮笔直的硬木构成,连接着中厅和后厅,如此三座三庭就贯连一气,纵深凝重。文献堂内厅门口的石柱刻有对联:宇下珠花垂祖荫,阶前宝树发孙枝。内厅前面的两根石柱刻有对联:四岳英灵绵祖德,一堂诗礼振家声。人们仰瞻文献堂的后厅正殿,庄严肃穆,中央设有一座雕花描金神龛,内祀太始祖、始祖至五世祖神位。神龛上方高悬“文献堂”巨额,人们观巍峨之状,不由得肃然起敬,感念先祖的赫赫威灵。神龛前面摆设着供案、炉鼎、祭器诸物,足见后裔子孙念祖宗功德,绳祖武绍书香,恒念至诚也。

    金龙山下文献堂,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时序更迭、世事沧桑。清朝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三月,清朝官兵围剿鹿山农民起义“三点会”屯营据点,吕氏宗祠文献堂遭到烧毁。1941年4月22日,侵华日军占据陶河径口村的笔架山,朝着鹿山村(即鹿境新山村)发射大炮,欲摧毁国民党保安二团营部驻地的鹿山大宫(菩堤古庙)。此后,日军隔三差五轰炸鹿境各乡,文献堂与一些民房受损严重,残垣断壁,狼藉不堪。

    经过几番修葺的文献堂,旧貌换新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砖黛瓦,斗拱飞檐,窗花牌匾,建筑的灵巧与厚重的文化对接,原始的美学与古老的风情融合一体。眼前的文献堂与一个土地肥沃、人杰地灵的鹿境新山村,一个声名远播的红色村落,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相互映衬,相互媲美。当人们踏出文献堂围墙,连接着宽阔的石灰町,灰町北面是一个三万平方米之大池,荡漾的碧波承载着一只只的游艇,连同游人的欢声笑语,萦绕在耳畔,洋溢在蔚蓝的天空上……









    本文来源:看东岸,图文:吕珠满
    海丰人社区 - 凝聚海丰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扫一扫关注海丰人社区公众号


    郑重声明:海丰人社区所有帖子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站任何观点与立场,如有违法违规事宜请联系本站处理。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如是商业用途还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系公益性质的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感谢理解与支持。

    小黑屋|Archiver|海丰人社区 HFren.cc |意见建议|网站地图

    Powered by HFREN.CC  © 200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